朝代
  •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四帝 ,共51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司马晋。三国曹魏末期,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详细]
  •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朝代,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开始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炎篡魏...[详细]
  • 孙吴(222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曹魏黄初二年八月丁巳日(221年9月23日),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详细]
  •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蜀汉”、“季汉”、“蜀”等。263年为魏国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斗争不断,迫使朝政日益腐败,而后...[详细]
  •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也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后世史称多数为“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因此曹魏也被称为“前魏”或者“先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增...[详细]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时期。包括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曹操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详细]
  • 东汉(25年—220年),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并延续“汉”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然后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天下,设立台阁制、推...[详细]
  • 更始政权(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承新朝下启东汉的过渡政权。新末天下揭竿而起,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改元更始,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更始元年...[详细]
  •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王莽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建元“始建国”。同时,改国号...[详细]
  • 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中央王朝,汉高祖刘邦所建,传十一代十二帝,历时210年,史称为“前汉”,亦有“西京”之称。刘邦和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分别发展各自军事力量。秦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在山东菏泽定陶...[详细]
  •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之间出现的朝代政权,为项羽所建。公元前206年四月建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国祚四年。秦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身为原楚国贵族的项梁、项羽趁势崛起。公元前207年...[详细]
  •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详细]
  •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历史时期,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终止,战乱持续两百多年。经过旷日持久的春秋争霸战...[详细]
  •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详细]
  •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姬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开始诸侯争霸时期,称...[详细]
  • 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朝代。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一说定都周原(今陕西宝鸡),史称宗周。周成王即位初期,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制礼作乐,营...[详细]
  •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黄帝后代的周是“华夏”一词的肇造者与最初指代。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约八百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史...[详细]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因发现大量甲骨文和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众所公认的、确定不移的信史时代。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详细]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实际是由氏族为核心发展形成的国家,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大禹,亦又说是启,定都阳城、斟鄩、安邑...[详细]
  • 远古时代指的是公元前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中国,有关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一类的传说流传久远。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考...[详细]
 
你也许在关注
0.07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