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平陵之变曹爽真的毫无胜算吗
一壶浊酒
发布:14小时前

魏帝曹芳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了一场名为高平陵的政变。这是一次豪赌,而他也是最后的胜者,但对于辅政大臣曹爽而言,他满盘皆输,甚至三代亲族都因自己而丢了性命,可是为什么当时已经是控制了魏国兵权的曹爽会这么轻易地认输呢?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曹爽是曹氏宗亲,也是曹操的族孙,在年幼时就能够自由出入魏国宫廷了,深得魏明帝的信任(曹操之子曹丕的养子,魏国的第二位君王),在帝王病重临终之前,将曹芳托付给曹爽,指定他为托孤大臣,所以当时的曹爽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终究不能够一人独大,因此魏明帝还任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命他二人辅佐新帝登基,治理天下!

本文来自jirehuo.com

copyright jirehuo.com

▲曹爽:魏国曹氏的宗亲,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才得到魏王的信任。 copyright jirehuo.com

可是在曹爽掌权之后,他对权势的贪恋之心更重了,于是就以各种理由作为借口打压司马懿,最后还将他手中仅剩的那一点兵权都夺走了。司马懿是个聪明人,他从前可是曹操的谋士,作为四朝老臣的他知晓曹爽个性,因此就谎称自己年迈病重,需要在家中静养。实际上司马懿的隐忍不发,是为了等待一个时机,日后好能东山再起。但曹爽并不是一个知足之人,就算他现在已然是权势滔天,他还是想要谋取更多的利益,因而在他的贪赃枉法之下,魏国变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而这个时候,就是属于司马懿的时机,他铤而走险发动了一场高平陵之变!这场政变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晓,曹爽主动投降,那么这里就会让人心生疑虑,并且他的示弱似乎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都不难发现曹爽能够在高平陵之变中是有着极高的胜算的,可是为何他却选择了投降呢?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司马懿:魏国的权臣,他也是魏明帝所钦命的辅政大臣,与曹爽一同辅佐新帝。 copyright jirehuo.com

《晋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桥。”从这段文献描述中能够看出,司马懿他并非是孤军作战,他还有三个帮手,他们是蒋济,高柔和王观。蒋济是曹魏政权中的老臣了,高柔则是出身陈留郡(此处是曹操起兵之处)名门望族,所以他代表的是士族势力(即世代为官的门阀士族)。那么王观呢?他与前两人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同,他出身微寒之家,正因曹操选才纳贤不拘一格,王观才有机会为魏国效力,他的加入就意味着司马懿的集团中多了寒门势力。 copyright jirehuo.com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这也是他的一次豪赌,因为赌输了,可能他连性命都没有了。 copyright jirehuo.com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司马懿手中只有三千死士,他还敢对曹爽起兵。但是要知道曹爽并非那么好击败的,他把持军政多年,魏军早已是他的人了,可是那为什么曹爽还是败了呢?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在司马懿揭竿而起后,得到了大臣的迅速响应,这让曹爽感到头疼。可是这却是一个假象,虽然城中的功勋贵胄,士族子弟都支持司马懿,但是在古时候有兵权才是王道,更何况此时曹爽还控制着魏帝,大可学曹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了后来只要军队进驻城中,那么这些支持都会烟消云散,因为在这个时候权力的本质还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然而曹爽却无法看清时局,居然在众多大臣的相劝之下,选择了不战而降。此外,司马懿还伪造了太后的懿旨要求宫廷中的禁军追随他捉拿曹爽,但禁军将领都是曹爽的人,可见司马懿的这一步也着实凶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及自身性命!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曹爽已经是魏国权力最大的人了,而且他还有魏王,所以在这场政变之中他本不该输。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此外,当曹爽还在犹豫之际,司马懿他对着洛水起誓,只要他主动投降并且放弃兵权的话,那么就能保他后半生性命无虞,还能够享受荣华。对于曹爽而言,他本就不是一个足以成帝王伟业之人,他原本就骄奢淫逸惯了,所以才会听信了司马懿的诺言。除了这些之外,曹爽也是为了保全城中家人的性命才会投降,他并非是一个能够为了大业而舍弃亲族之人。可不知道后来司马懿诛杀他三族亲人之时,曹爽会不会因为现在的这个决定而后悔。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当时曹爽的身边有一个名为恒范的谋士,他认为应该迁往许昌,那里有军械装备,也有军队驻扎,而且曹爽还能够以天子的名号,号令魏国所有的将士跟随他一起勤王,这样就能够消灭司马懿的势力。而且在这个时期的魏国,几乎都是忠于曹氏家族的将士,所以假如曹爽反抗的话,司马懿根本就没有胜算可言。魏国已经是经历了几代曹家人的统治了,因此世人认可的是曹氏族人,并非是外姓人司马懿,所以单单从军事力量出发的话,他根本就不是曹爽的对手。要说司马懿在政治上的唯一优势,可能就是得到了太后的认可,但是这个天下是魏王的,并不是魏国太后的!

copyright jirehuo.com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受降于司马懿的曹爽

copyright jirehuo.com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高平陵之变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只能怪曹爽实在过于优柔寡断。在曹爽的手中,有着皇帝、军队和粮食,基本上是不可能败的,所以只能说司马懿是险胜,而且曹爽也不像他的父亲曹真那般,有着杀伐决断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天真烂漫,不然又怎会相信司马懿对着洛水所立下的誓言。此外,蒋济也是让曹爽最后放下戒心之人,有了这位曹魏老臣充当说客,曹爽才会那么容易地就被说服,可是令蒋济怎么都没有料到的是司马懿居然在最后随便给曹爽安了个罪名,就夷了其三族,可能也是因为觉得愧对曹氏族人,他才会在曹爽被杀的同一年抑郁而终的吧。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司马懿 copyright jirehuo.com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1、论《三国演义》对司马懿形象的美化.杨休战.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copyright jirehuo.com

2、魏蜀兴势之战新探.申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copyright jirehuo.com

3、司马篡政与秘书治国.张国刚.月读

挤热火,www.jirehuo.com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挤热火立场。
  • 除作者申明原创版权外,所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bybook@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