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不仁之人不能长久处在穷困之中,也不能长久处在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聪明的人知道行仁道有利于己。”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孔子说:“如果有志于仁,就不会有恶行了。”
孔子说:“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想望的,不通过正当途径达到目的,就不承受;贫困和微贱是人们所嫌恶的,不通过正当途径达到目的,就不抛弃。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名声?君子即使是一顿饭的片刻时间也不会违背仁德,虽仓猝急迫也一定实行仁德,虽颠沛流离也一定实行仁德。”
孔子说:“我未曾见到喜好仁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喜欢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够一天致力于仁的吗?我未曾见到力量不足的。大概是有的,我未曾见到。”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孔子说:“人们犯的错误,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别。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能知道他的为人了。”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就算是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孔子说:“君子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穿着破烂衣服、饮食简陋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只考虑怎样做符合义就行了。”
孔子说:“君子心中想的是仁德,小人所思的是财产;君子想的是法度,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说:“做事只为追求私利,必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孔子说:“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吗?什么困难吗?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实行礼制呢?”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孔子说:“不要总担心没有官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胜任这个职务。不要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而要力求使自己成为能够被人知道的具有才德的人就行了。”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贯穿一个基本原则。”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二字呀。”
孔子说:“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事奉父母,若父母有过错应委婉地劝阻,看到自己的意思不被听从,仍然恭恭敬敬而不冒犯他们,只是内心忧愁,但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还健在时,不要离家远行;如果一定要出远门,也必须告知去处。”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孔子说:“能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事之道,可以说是尽孝了。”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忧惧。”
孔子说:“古时候的君子,言语不随便出口,是耻于自身的行为做不到。”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人是很少的。”
孔子说:“君子总是说话谨慎,而做事敏捷勤快。”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亲近。”
子游说:“事奉君王时过于烦琐,就会遭受羞辱。朋友交往中过于烦琐,就会导致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