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家祭完毕时,唱着《雍》诗撤去祭品。孔子说:“《雍》诗中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凭借哪一点唱此诗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遵守礼仪制度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来对待乐呢?”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礼的实行,与其奢侈,宁可节俭。至于丧礼,与其仪节上过度周备,宁可感情过度悲哀。”
孔子说:“夷狄虽有君主,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季氏准备去泰山祭祀。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此事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但他们首先相互行礼,然后登堂进行比赛,赛毕则下堂共同饮酒。这样的争才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道:“‘巧笑倩丽,美目流盼,在白绢上着上绚丽的色彩’,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以白色打底,再上颜色。”子夏又问:“这么说礼也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阐发我的意思的是商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
孔子说:“夏礼我能够阐明,但夏的后代杞国却不足为证;殷礼我能够阐明,但殷的后代宋国却不足为证。这是因为杞、宋两国的典籍和贤者不足。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贤才,我就能够证明了。”
孔子说:“举行禘礼,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再看了。” copyright jirehuo.com
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道理。孔子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治理天下,犹如把东西放在这上面一样容易吧!”他一面说,一面指着手掌。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就在前面;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如果我不能亲自参加祭祀,就会觉得像没有祭祀过一样。”
王孙贾问道:“‘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到什么地方祷告也没用。”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朝,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这个鄹人的儿子懂得礼呀?他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啊。”
孔子说:“射箭不以穿透皮靶为主,因为人的力气有大有小。这是古人的道理呀。” copyright jirehuo.com
子贡打算去掉向祖庙告朔所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爱惜这只羊,我爱惜这项礼仪。”
孔子说:“我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谄媚。”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差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各自应该怎么做?”孔子答道:“君主按照礼节差使臣子,臣子忠心耿耿事奉君主。”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哀怨而不伤感。”
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应该用什么木头。宰我回答:“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百姓畏惧而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说:“管仲的器度狭小啊!”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获取了本该缴纳公家的许多市租,其下属人员都是专职而不兼任职事,哪里说得上节俭呀?”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回答:“国君设立照壁,管仲也设立照壁;国君为了邀结他国君主,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也有放置酒杯的坫台。如果管仲通晓礼,谁不通晓礼呢?”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说:“奏乐是能通晓的。开始演奏时,五音齐鸣;展开时,音律和谐,节奏明晰,连绵不断,以此成乐。”
仪邑的边防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求见的。”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他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无道很长久了,上天将要把夫子作为醒世的木铎。”
孔子评价《韶》乐,说:“《韶》乐的曲调是完美的,内容又是完善的。”评价《武》乐,说:“曲调是完美的,但是内容却不完善。”
孔子说:“居于上位不宽厚待人,施行礼仪不严肃恭敬,逢临丧事不悲戚哀伤,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