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中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Laba Festival),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月里第一个重要节日。
腊八节历史悠久,融合了古代祭祀、农耕文化及佛教元素。秦汉以前有农历十二月行腊祭的风俗,统治者祭祀农业相关的神祗,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腊祭在腊日举行,每年日期不固定。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并受到官方的推崇,佛教活动随之日益繁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影响持续扩大,腊日节与佛教始祖的成道日逐渐融合,其时间定于腊月初八。随后,腊八节逐渐从腊日节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唐朝时期,腊八节从佛教节日演变为民间节日。宋朝时期,腊八节逐渐取代腊日节,腊八粥出现,送腊药除疫等新习俗形成。明清以来,腊八节新节俗不断涌现,如制作腊酒、腊醋等。
腊八节有腊八饮食、祭祀祈福等丰富的习俗。饮食方面以腊八粥为主角,人们通常于腊月初七晚上开始炖煮腊八粥,以米、豆、干果等食材混合熬制而成。此外,各地还衍生出腊八豆腐、腊八面、腊八蒜、腊八豆等特色食物,延续至今。祭祀祈福方面,历史上有祭祖敬神、燃灯、击鼓迎春、清洁沐浴、祛除疾疫等习俗。
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其丰富多彩的习俗饱含人们对农业丰收、人际和谐、身体健康、新年吉祥的美好愿望。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腊八节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中文名腊八节
  • 外文名Laba Festival
  • 别 名法宝节、腊八祭、佛成道节、成道会、腊日祭
  • 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 流行地区中国北方
  • 节日起源中国古代的“腊祭”
  • 节日活动祭祀祖先、驱疫辟邪、占卜等
  • 节日饮食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等
  • 节日意义一系列的腊八节俗表达了民众对多子多福的追求、对家庭美满的渴望,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等
  • 设定时间南北朝
  • 相关人物释迦牟尼等
腊八节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