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到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同“春分”日一样,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4季开始划分四季,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之日正居于秋季90天的中间,是初秋和深秋的“分水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于夜,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节气阴阳均衡,正合中华文化追求的平衡之道。此时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正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
“秋分”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人将秋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秋分自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竖鸡蛋、粘雀嘴、拜月、放纸鸢等。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 中文名秋分
  • 外文名autumnal equinox
  • 代表寓意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 公历时间公历9月22日~9月24日交节
  •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80°
  •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 物候现象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 农事活动秋收、秋耕、秋种
  • 传统习俗祭月、秋分吃秋菜、送秋牛
  • 起居养生阴平阳秘、收敛闭藏
  • 天文意义北半球白昼开始短于黑夜
  • 应用领域农事活动、起居养生
秋分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