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权,定都成都。共二帝,历32年。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攻灭前蜀。不久,中原大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夺得帝位。时任西川节度副使的孟知祥训练军队,准备割据蜀地,平定叛乱,整顿吏治,成都始安。中原大乱结束之后,后唐明宗李嗣源授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详细]
  •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之一,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由王建所建的割据政权,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历二主,共18年。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蜀王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性,便率领官员、百姓为已亡的唐朝痛哭三日,随后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即前蜀高祖。912年,王建因击退岐军入侵而受尊号为“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同年后梁太祖朱温派光禄卿卢玭出使前蜀......[详细]
  •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杨溥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昇元;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详细]
  •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建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历四主,享国三十五年。若从892年杨行密受封淮南节度使计,为46年。 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起家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依附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后势力渐强,遂占领扬州,扩大地盘,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受封淮南节度使,而后逐步兼并东南各军阀,唯独与割据两浙的钱镠形成对峙,于天复二年(902年)受封吴王。到天祐二年(......[详细]
  •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江南以南吴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立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国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详细]
  • 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 汉乾祐三年(950年)后周太祖郭威在后汉隐帝刘承祐时起兵反叛,于次年(951年)夺取皇位,建立后周。郭威登基后减免徭役,整顿军纪,打击腐败,为后周之后的征战打下基础。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柴荣在高平之战中成功抵御北汉的进攻,稳定了政权。随后通过对禁军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战......[详细]
  • 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的第四个朝代,由刘暠(本名刘知远)建立,都城在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共历二帝,享国三年。 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契丹会同十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是年二月,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仍用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是年六月,始改国号为汉,......[详细]
  • 后晋(936年—947年),是五代第三个政权,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天显十一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册封为帝,到契丹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契丹会同十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共11年,初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 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详细]
  •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乾宁三年(896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从此割据河东。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并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邯郸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详细]
  • 后梁(907年—923年),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后梁先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迁都洛阳。 梁太祖朱晃原为黄巢部将,助黄巢攻占两京,后因黄巢将败,投降唐朝,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镇守汴州(今河南开封),于文德元年(888年)灭强敌秦宗权,占据中原,而后又东征山东诸地,称霸中原。于天......[详细]
  • 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开始。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详细]
  •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开始。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详细]
  •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周朝而称为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正式掌权二十三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于紫微城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684年九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改紫微城为太初宫,由太后临朝改制。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详细]
  •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详细]
  •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统一王朝,享国38年。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建都大兴城。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时称东京),先后降服契丹、吐谷浑,分裂突厥,把国界推到青海湖、新疆等地,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修建贯通南北大运河,南方又降服了安南,占婆,国力达到极盛。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详细]
  •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又称后周(五代以后鲜用,避免与郭威建立的周朝混淆)、宇文周。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周公。次年初,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详细]
  • 北齐(550年~577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史称北齐。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也是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详细]
  •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王朝。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称帝,国号“魏”,后世称之为“西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与诸臣支持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551年,元宝炬死,皇太子元钦嗣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西魏恭帝元年,宇文泰命......[详细]
  • 东魏(534年-550年),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历时十七年,共一帝。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北魏皇帝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立年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国号“魏”,《北齐书》开始称之为“东魏”。东魏依鲜汉兵力立国,与西魏展开大战。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邙山之战后三年,高欢......[详细]
  •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列入正史帝纪者)。 4世纪初,拓跋氏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苻坚攻灭。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趁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复国,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建立北魏,相继击败库莫奚、高车、柔然及后燕等,势力日益强大。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正式称帝......[详细]
 
你也许在关注
     
    热门词条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