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曹叡

(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也做曹睿,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6月29日—239年1月22日 [39]在位)、政治家、文学家。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皇后甄氏之子。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年十五被封为武德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禅称帝,建立曹魏王朝。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为齐公,后改封平原王,因其母被诛而未立为嗣。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后曹丕驾崩,曹叡即皇帝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成功防御东吴、蜀汉的攻伐,首次将火箭应用于军事,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使得曹魏王朝达到全盛时期。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骄奢淫逸,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病逝于洛阳,谥号明皇帝,庙号烈祖。因其临终托孤不当,导致日后朝政动荡,最终政权旁落司马氏。曹叡不但在政治与乃父乃祖被后人同称为“三祖”,而且在文学史上也被鼎奉为开一代诗风的“曹魏三祖”之一。曹叡现存诗十余首,皆为乐府诗歌。
 
相关人物
  • 全 名曹叡
  • 别 名曹睿
  • 元仲
  • 谥 号明皇帝
  • 封 号武德侯、齐公、平原侯、平原王
  • 庙 号烈祖
  • 年 号太和、青龙、景初
  • 所处时代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邺城
  • 出生日期204年
  • 逝世日期239年1月22日
  • 逝世地嘉福殿
  • 陵 墓高平陵
  • 在位时间226年6月29日 至 239年1月22日
  • 前 任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 继 任魏帝曹芳(邵陵厉公)
  • 主要成就击退吴蜀攻伐 平定鲜卑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
  • 主要作品短歌行、善哉行、苦寒行、猛虎行、月重轮行、棹歌行、种瓜篇、善哉行四解、步出夏门行、长歌行、燕歌行、堂上行、清调歌、乐府诗
  • 籍 贯沛国谯县
魏明帝的一箭双雕之计,不仅博得美名,还狠狠打了蜀汉一耳光
禅让之君在新政权逝世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王莽开创的“禅让模板”还没等到刘婴逝世,王莽就国破身死了,曹魏没有前例可依,朝廷上下有一段争论,其议题自然就是山阳公身后事的等级。...[详细]
曹叡
0.2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