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是曹丕的长子,他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也才三十六岁。曹叡病重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曹芳。他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呢?自然是因为他没有子嗣了。其实曹叡原本是有三个儿子的,曹叡登基后不久,就将长子曹冏封为清河王,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曹冏就去世了,失去一个儿子让曹叡悲痛欲绝。可是谁也想不到不过三年,他的第二个儿子曹穆也去世了。接连失去两个爱子的曹叡内心备受打击。在曹叡次子去世两年后,他的小儿子出生了,曹叡仿佛看到了希望,他的帝位终于有人继承了。当时曹叡十分欣喜,为此还下令大赦天下。
影视剧中的曹叡形象 挤热火,www.jirehuo.com
然而,曹叡可能注定命里无子,小儿子出生没有多久,突然就夭折了。当时曹叡内心可能已经绝望了,虽然他还年轻,未来也很有可能有自己的子嗣,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只好从宗室中过继了两个孩子,收为养子,其中一位是曹询,另一位就是曹叡的继承人曹芳。
不过曹叡收养子的行为还是明智的,后来他沉迷于美色,终日荒淫无度,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生育孩子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养子中曹询的体质也是比较弱,据说他在曹叡死后也没活多久就去世了。曹询去世时年仅十三岁。曹叡肯定不想选择一位跟自己一样体弱多病的继承人,所以在曹叡病重的时候,就只能立曹芳为太子了。
关于曹芳的真实出身史上并没有很详细的记载。据《魏氏春秋》中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也就是曹操的曾孙。但也仅仅只是可能,其实无论曹芳的身世如何,他大概率也是曹操的后代,且与曹叡的关系并不算很远,否则曹叡也不会选择收他为养子的。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影视剧中的曹芳形象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曹叡还留了个心眼儿,他并没有选择立曹丕的后人为太子,曹叡这么做也是怕大权旁落,有效的防止了外戚干预朝政。他很聪明,而是选择了关系并不太近但也不算远的亲戚。 copyright jirehuo.com
曹芳即位的时候年纪还小,所以朝政大权就掌握在了辅政大臣司马懿和曹爽的手里。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在朝中明里暗里排挤司马懿。不久曹爽就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属于明升暗降,实际上剥夺了司马懿手中的实权。之后曹爽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此时曹爽等于是完全控制了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彻将朝廷的运作掌控在自己手中,一时间权倾朝野,而曹芳的另一个辅政大臣司马懿则处于被架空的尴尬状态。 copyright jirehuo.com
司马懿无法参与朝政决策,还一直被曹爽针对,于是在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其实司马懿是在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次年,李胜在赴任荆州刺史前特意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在李胜面前故意装出病入膏肓的样子,因此曹爽对司马懿的关注开始更加松懈;装病示弱的同时,司马懿与当时为中护军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联络,准备发动政变。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形象 copyright jirehuo.com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芳想要祭拜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之墓,曹爽兄弟及其心腹都一同前往。这恰好为司马懿发动政变提供了良好时机。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墓的时候,起兵谋乱并控制了京都。自此曹魏的军权政权都落入司马氏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事件。
copyright jirehuo.com
司马懿死后,曹魏又被他的儿子司马师掌控。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合谋想要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不料事情败露,这让司马师十分愤怒,平定叛乱后,司马师废曹芳帝位,改封他为齐王,随后拥立曹丕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即位。此时的曹髦基本就是傀儡皇帝了,实际上曹魏的政权和军权还在司马氏手中。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之后,司马师在一场战争中一命呜呼,临死前将自己的大将军印托付给司马昭。曹髦本想趁着司马师去世夺权,却被司马昭看破,司马昭先发制人,自此独揽大权。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反击。但是他还是太年轻了,最终被司马昭派人弑杀。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影视剧中的司马师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曹髦的死标志着曹氏家族试图恢复皇权的努力彻底失败,之后即位的曹奂是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司马炎最终篡夺了曹魏江山,曹魏在曹奂手中彻底灭亡。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曹魏政权在曹芳手中开始旁落,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曹叡那里。说来也奇怪,曹叡在位时向来善于识人用人,却在最后选择辅政大臣时选了曹爽和司马懿两个有异心的,导致曹芳幼年即位根基未稳,身边还没有忠诚可靠的大臣辅佐。曹爽和司马懿二人整天想着怎么整垮对方,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曹芳看着他们二人争夺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却无动于衷,最后曹魏也在曹芳的不作为中逐渐没落。从曹叡大兴土木、荒淫无度开始,曹魏灭亡就已经是人心所向了。如果曹叡没有在诸葛亮死后贪图享乐,说不定会活得久一点,也就有足够的机会好好教导曹芳,曹魏也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吧。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或许曹叡是因为接连失去了三个儿子,直到最后也没有自己的子嗣而感到万念俱灰吧,所以才在无奈之下选择立曹芳为太子,他深感自己福缘浅薄,因此灰心丧气的他在辅政大臣的选择上也大意了。据说曹叡原本想选曹休为辅政大臣的。但是当时两位担任起草诏书的大臣孙资和刘放,与曹休不和,担心曹休掌权后容不下他们,于是从中作梗,让司马懿和曹真的儿子曹爽成为了托孤大臣。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影视剧中的司马昭形象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曹叡也是想给曹魏留一个健康且聪明的继承人,所以选择传位给曹芳。但是他在最初就知道司马懿不简单,甚至包藏祸心,就应该在最后做好防备,选一个能堪大任的辅政大臣。本身曹芳就年幼,又无人指点,也就没有能力对抗曹爽和司马懿。因此没有安排好身后托孤大事,这是曹叡最大的疏忽。 copyright jirehuo.com
参考资料: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司马光《资治通鉴》陈寿《三国志》魏少帝曹芳与辉县齐王城.中国新乡《晋书·五行志》《晋书·景帝纪》《魏书》卢弼.三国志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三国演义》《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三国志·卷四·三少帝纪》注引《魏略》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