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长平之战:同样是换将,为何秦军在白起指挥下战力爆表,而赵括麾下赵军却不堪一击?赵括指挥有无漏洞?赵军问题究竟出在哪?

长平,老将廉颇亲临秦赵作战前线。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可当躲着嗖嗖飞过的秦军箭矢,看到群山中若隐若现的秦军旗帜时,廉颇心里闪过一丝不安,他觉得这场仗不好打。

copyright jirehuo.com

长平这个地方有多绝? 挤热火,www.jirehuo.com

长平所属的上党地区位于韩、赵、魏三国交界,和赵国本土之间还隔着太行山。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人和物资都很难上去。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而秦国已经打出了一个抵近赵国的根据地。“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通过一些水路的便利,将物资和人员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 copyright jirehuo.com

赵军唯一的骑兵优势在这里也无从施展。

copyright jirehuo.com

当时各国都有特色精锐兵种,所谓“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但上党地区群山环绕,赵国骑兵在华北平原上可以横冲直撞,但到了上党根本就跑不起来。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而山区对秦国锐士并没有多大限制。秦国的锐士有多强?当时有个说法:“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如果没有骑兵的加持,赵国步兵的战斗力和秦国锐士比起来,就差远了。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这样,在上党地区的长平作战,利于秦而不利于赵。 copyright jirehuo.com

......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但这还是不足以解释,为何赵军在换将后就如此不堪一击。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实际上赵括的指挥也并无明显漏洞:派重兵守住第三道防线,保住退路,同时率主力追击秦军。如果赵军速度够快,步骑兵配合够有力,缠住并吞掉秦军先头部队也并非不可能。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并且既然秦军能够独立派出两万多人绕后攻击赵军第三道防线,为何赵军主力不能提前安排绕后攻击秦军防线?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连第一道防御工事相对较弱的空仓岭防线都坚持了三个月左右,可投入最大、建设时间最久、最为坚固的第三道石长城防线竟然一触即溃。 copyright jirehuo.com

秦军几万人能够深入敌后独立攻击,而赵军偶尔后路被断掉就陷入困境,反击全部失效。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赵军在战役中后期的表现,简单用指挥失误显然是解释不了的。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有人说这是赵军战斗力太弱。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但此前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军层层设防有序后撤,打得也算是英勇顽强,也不至于落到被大规模围歼的地步。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与换将后战斗力倍增的秦军相比,赵括手下的赵军打得实在是太机械、太被动了,可以肯定其战斗力必然出现显著下滑。 copyright jirehuo.com

这一切诡异表现背后,到底隐藏着赵军的哪些短板?赵括是否有一丝逆天改命的机会?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长平之战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有人就会问,既然上党对赵军有那么多不利,那么赵王还接受上党干嘛?这不是接了个烫手的山芋吗?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可问题就在于上党地区尤其是长平,是赵国都城邯郸在西面唯一重要的天然屏障。在占据长平之后,秦军乘势就直接发起了邯郸之战。

copyright jirehuo.com

所以即便不利,赵军也得守。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并且在上党,秦军还是存在一点点劣势:那便是补给困难。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前面说了,“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显然这个牛田之水具有一定的水路运输能力,但效果十分有限,仅能以蚕食的方式进攻韩国。这样就导致在大规模作战时,秦军的粮食保障会出现问题。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咸阳距长平有几百公里,中间的粮食运输会产生巨大的消耗。并且漫长的运输线本来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copyright jirehuo.com

所以廉颇的防守策略便围绕秦军这一短板展开。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当时赵军处境已经十分不妙。秦军多次打败赵军,然后占据上党南边的野王,已经上党北部,将赵军压缩到长平。秦军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奔袭救援疲惫不堪,兵力、士气均处于劣势。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所以,廉颇一到长平,就迅速设置了三条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

copyright jirehuo.com

这三道防线,防守力度是逐渐加强的。首先西线空仓岭是据险要而守,而到了丹河则是沿着河流修筑防守壁垒,接着到了最后防线则是动用大量人力构筑了长达百里的石头长城。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三道防线延绵数百里,相互衔接,滴水不漏。而廉颇则将粮仓设在二三道防线之间的大粮山,赵军大本营也设在附近。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从中可以看出,粮食保障在此战尤为关键。而赵军特别重视建设粮仓,也说明粮食转运存在一定困难。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耗时两年打造如此成熟完善的防御体系,说明防御战原本就是赵军的既定方针,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个策略不是轻易说改就能改的。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赵军设在长平的三道防线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秦军向赵军发起了试探性进攻。四月两军前锋交战,秦军斥候将赵军裨将斩杀。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秦军斥候轻易能够将赵军裨将斩杀,说明赵军战斗力水平远不如秦军。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占据优势的秦军不断加大攻击力度。

copyright jirehuo.com

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秦军再次击败了赵军,夺取二鄣城,杀掉四个尉官。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空仓岭,又名叫老马岭。这里地势十分险要,马走到这里都颇感疲惫,所以老马岭之名由此而来。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如此险峻的关口,秦军用了两个月就拿下了两个重要堡垒,干掉了赵军几千人。这说明赵军的防御能力也不太行。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现在廉颇心里算是明白了,赵军的战斗力和秦军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果然没有骑兵,赵军就失去了灵魂。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在这种情况下,赵军只能层层拦击,严防死守。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 copyright jirehuo.com

但这样是不是就能够防住秦军了呢?并不能。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秦军再次进攻赵军堡垒,又干掉了两个尉官,或者干脆就是说歼灭了这两个尉官所率领的几千人。这样赵军的第一道空仓岭防线就彻底崩溃了。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对于失去骑兵加持的赵军而言,要防住战斗力强、装备精良的秦军,仅凭地利都不够,必须得依托坚固工事才行。

copyright jirehuo.com

于是廉颇果断放弃第一道防线,退往丹水壁垒,沿河死守。

copyright jirehuo.com

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应该来说,廉颇的战略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既然赵军打不过秦军,那么就不断后撤,从而在消耗秦军的同时,也拉长秦军的补给线,加大秦军的消耗。

copyright jirehuo.com

等到秦军补给难以为继、士气低落,或是补给线露出重大破绽时,赵军便可趁机反击,从而把握获胜机会。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后来的邯郸之战,廉颇就是靠这样的战略反败为胜击溃秦军的。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只是廉颇还需要一点时间。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秦军弓弩兵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赵孝成王为什么非要改变既定策略,改守为攻?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或许和个人经验有关。毕竟赵孝成王继位才6年时间,在军事领域还缺乏经验,对赵军的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此外还和对秦军的认识有关。赵孝成王还没有意识到秦军的强大。此前赵军曾多次战胜过秦军,特别是公元前270年阏与之战,赵军在主将赵奢的率领下大破秦军。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所以赵孝成王总有种自信,他觉得赵军能够战胜秦军,再创奇迹。 copyright jirehuo.com

花两三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构建出近乎完美的防御体系。但派遣几十万人,盘踞在上党盆地,肯定不是守在堡垒里面没事玩牌的。

copyright jirehuo.com

这是一种自信,当然或许更是一种野心。赵孝成王想打一场国运之战。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之所以要重点建设防御阵地,其战略必然是防守,然后反击。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至于防守到什么程度再反击,这个火候他能把握好吗?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如果赵孝成王能够像秦昭襄王那样,到战场视察一番,或许就能对秦军和赵军的战斗力有个直观印象。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可惜赵孝成王和他手下的将军赵括一样,都有一些喜欢纸上谈兵,这难免让他们之后的决策会产生一些偏差。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就比如说,在赵军初战不利,丢失了空仓岭防线后,赵孝成王与大臣楼昌、虞卿等商议,竟然想亲自率领部队与秦军决战。后来两位大臣极力劝阻,赵孝成王才勉强同意派人与秦国议和。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一次,此后赵王就多次希望赵军主动出击。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因为廉颇老守着丹水防线不出战,赵王数次责备廉颇。    

copyright jirehuo.com

太自信了不是?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当然赵王之所以急于决战,可能也包含着粮食方面的考虑。

copyright jirehuo.com

毕竟廉颇这一守就是三年,能渐渐拖垮秦国不假,但也给赵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这场防御战,赵国的消耗比秦国小得多,这点自然不假。毕竟赵军从邯郸运粮到前线的距离只是秦军运粮距离的零头。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但赵国的本钱却要比秦国要薄得多。赵国每年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所以秦国能够负担的,赵国未必能负担。于是赵国向齐国借粮。但赵国现在是在韩国地盘上打仗,这本就是不义之战,齐国怎么可能借粮呢?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王建立六年,即公元前259年)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并且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即259年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再次向齐国借粮。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无论赵军是否两度缺粮,或者史料记载有误只是长平之战后缺粮。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但借粮的时候也仅在那两年。这足以说明战争已经令赵国支撑不下去了。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当然赵国与秦国和谈未果,其他诸侯没有及时施以援手,这场外交失败也迫使赵王决定出击。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后勤压力、纸上谈兵、迷之自信、外交失败,多项因素叠加在一起,让赵王的思路越来越狂野。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拖下去粮草耗不起,和谈又未果,不打还等什么呢?毕竟9年前,在阏与之战中,赵奢曾经率领无敌的骑兵大败秦军。

copyright jirehuo.com

等等,赵奢不还有个接班的儿子吗?名叫赵括。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廉颇的作战计划很稳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选赵括,就是看中他擅长野外作战,并且继承了赵奢精于骑兵作战的优点。至于田单、乐毅等人,那都是刚请来的外援,给几十万兵马让他们打一场国运之战,谁能保证不会出岔子呢?而李牧此时尚未成名。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秦国也发起了出色的舆论战,收买了一批赵国人开始疯狂造势。什么“秦赵之间只是大号的区域战争”“一味防守下去赵国经济就会被拖垮”“迟打不如早打”等观点一时甚嚣尘上。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何以解局?唯有赵括。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于是,赵王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赵国临阵换将,集中所有资源,放手在赵括身上一搏。即便此时赵国国力已经元气大伤,捉襟见肘了,但赵王对战神赵括寄以厚望,搜光家底又增派20万军队,让赵括率领45万赵军与60万秦军决一雌雄。 

copyright jirehuo.com

而此时,秦军却临时换将了。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之前看上去人畜无害、攻击性不强的王龁,被换为令人闻之色变的白起。  copyright jirehuo.com

有人或许会问,同样都是换将,为什么赵军换得一塌糊涂,导致后面打法僵硬,指挥脱节?而秦军换将后,却如虎添翼,处处都是神来之笔?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因为双方在管理水平上也存在太大的差别:

挤热火,www.jirehuo.com

1、赵括一到前线,就着手换人。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各级军官都换,管理制度和作战方案全改。更狠的是,也不给部队任何适应与磨合的时间。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copyright jirehuo.com

整个赵军还处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谈起作战犯迷糊的状态时,赵括就急于出战了。 本文来自jirehuo.com

2、秦王、白起全都到前线 挤热火,www.jirehuo.com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秦王坐镇一线,不是干预白起指挥,而是帮助白起快速在新部队树立起权威。有秦王在前线支持,白起的话还有谁敢不听?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此外秦王还进行区域性的统筹和协调,解决一切卡脖子问题。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白起指挥打仗做好服务工作。 挤热火,www.jirehuo.com

由此可见,当赵军还在内耗的时候,秦军从上到下已经全部打通。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指挥和执行,是获胜的根本保障。

copyright jirehuo.com

两军在指挥效能上的差距,接下来在作战过程中便体现了出来。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战术无敌的白起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军的时候,白起佯装战败溃退。

copyright jirehuo.com

赵括不知秦军已经换将,命令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久攻不下、赵军进退不得。假如这里能够用骑兵追击,或许战况会有所不同。但显然此时赵军的骑兵和步兵没能有效协同作战,赵军内耗的弊端便初步显现出来。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接着,白起命令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后方,断其后路。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并切断赵军的粮道。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这两支断后的部队,就大有讲究了。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要知道这二万五千人的进攻目标,可是直插赵军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也便是长平关。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这长平关地势十分特殊,关前陡峭、关后平缓,所以易守难攻。普遍认为,这二万五千人的奇兵是溯秦川水而上,绕过长平关附近山脉,由长平关背后发起攻击。而此时长平关赵军守军的注意力还跟着主力在跑,没料到秦军会来个背刺,所以秦军轻松得手。

copyright jirehuo.com

虽是如此,但秦军的这个行动极其讲究对时间的把握,非得等赵军主力攻击受挫后才能趁乱发起偷袭。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尤其是另外五千负责切断粮道的骑兵,时刻把握得更为精当。如果粮道切早了,赵军还可能猛烈回击。必须得等赵军陷入混乱后再切断,才能发挥致命一击的效果。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白起这波攻势,还附带心理攻击。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由此可见秦军的指挥能力和执行能力,各级军官都对作战方案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到位。

copyright jirehuo.com

秦军的执行能力之高,协调性之好,在缺乏远程通讯设备的古代,已经达到了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步。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反观赵军呢。同样是进攻秦军营垒,为何不能绕后配合两面夹击?除了赵军战斗力相对较弱之外,赵军指挥体系效能低下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赵军将领都是新换的,和士兵都没混熟悉,指挥队伍完成基本的指令都够呛,让这样一支乱哄哄的队伍去独立偷袭秦军后方,可能吗?

copyright jirehuo.com

所以同样是进攻,秦军能够同时偷袭赵军的粮道和后路,而赵军却只能正面对耗、一筹莫展。   本文来自jirehuo.com

接着这两支秦军奇兵转而进入艰难的防守,还顶住了赵军的轮番攻击。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好在白起使用军队主动出击,牵制了赵军的反击。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在秦军的持续骚扰下,赵军粮道和后路都被堵死,赵军竟然无可奈何。说明赵军缺乏坚强的战斗意志,打到现在心态已崩。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赵军已经被包围,等所有可以得到的粮食一吃完,就必死无疑。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而秦昭襄王又为秦军的包围做了一次加固。 copyright jirehuo.com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copyright jirehuo.com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亲自到河内郡打出最后一击。他下令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彻底断了赵军的生路。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赵括也在突围中被秦军射死。群龙无首的赵军选择投降。

copyright jirehuo.com

主帅一死就大规模投降,可见当时赵军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 挤热火,www.jirehuo.com

白起命令将赵国降军全部坑杀,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最终,秦军以伤亡约二十万的代价,歼灭了四十五万的赵国有生力量。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由此可见,赵国之败,并非单纯哪个将领的指挥问题,或是战略问题,而是由上到下的系统性失败。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若赵国能够拖一拖,起码多积蓄一些粮食,或者让赵括这类年轻将领再成长两年,或者干脆就直接等李牧混出头,再或者让赵军的指挥体系再完善一些。 copyright jirehuo.com

换个说法,就是让赵国在粮食、将领、指挥能力或者军队素养等方面,占据一个或者多个优势再谈决战,或许情况就会大为不同。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可惜赵国没能把握好这个火候,最终赔光了老本,元气大伤,此后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对抗。 copyright jirehuo.com


悲剧人物赵括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挤热火立场。
  • 除作者申明原创版权外,所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bybook@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