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Portal
文章
BBS
文旅
白岩书院
三峡影都
历史百科
圈子
Group
登录
知古今
百科
大事记
远古时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楚
西汉
新朝
玄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历史百科
默认
最热门
最喜欢
收藏最多
最关注
前赵
前赵(304年~329年),亦称汉赵,十六国时期列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割据政权。 304年11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国号汉。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09年迁都平阳。310年病卒。长子刘和即位,被庶弟刘聪篡位。311年刘聪夺取洛阳,俘晋怀帝。313年杀晋怀帝。316年又灭亡位于长安的西晋残余势力。 318年7月,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立,八月靳准发动平阳政变杀刘粲。......
[详细]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 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 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302年,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303年)李特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战死。其弟李流继续带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由李特之子李雄接任首领,同年李雄攻下成都,十月自封为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
[详细]
前凉
前凉(318年~376年),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权之一,都城姑臧,割据西北的地方政权,前凉传五世八主,享国五十九年。如果从张轨担任凉州刺史算起,享国七十六年,是十六国中享国最久的政权。 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前凉对之后的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政治、军事、宗教、建筑、艺术都有深远影响。同时前凉也是......
[详细]
十六国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十六国中,前秦景明帝苻健、宣昭帝苻坚在位时百姓相对安定,苻坚曾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六十二国皆来朝拜,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
[详细]
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西晋皇族南迁后建立的王朝,是晋朝的继续。 永嘉南渡后,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支持下建立政权,建都建康。曾多次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和,除刘裕外,皆以失败告终。祖逖有望恢复旧土,但被司马睿挟制,导致功败垂成。桓温北伐则先后被前秦景明帝苻健、前燕吴王慕容垂击败。383年,前秦宣昭帝苻坚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南北分立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自......
[详细]
西晋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四帝 ,共51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司马晋。 三国曹魏末期,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280年灭孙吴,重新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史称“太康之治”。晋惠帝时,皇后贾南风掌权,重用张华等贤臣治国,使得“朝野安静”、“海内晏然......
[详细]
孙吴
孙吴(222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曹魏黄初二年八月丁巳日(221年9月23日),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十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临江拒守。黄龙元年四月丙申日(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九月,孙权......
[详细]
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季汉”、“蜀汉”、“西蜀”、“刘蜀”等。263年为魏国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不久后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诸侯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
[详细]
曹魏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之后又将他晋升为“魏王”,因此其子曹丕承袭曹操......
[详细]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时期。包括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曹操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
[详细]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并延续“汉”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然后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天下,设立台阁制、推行度田令加强中央集权,开创光武中兴。明章二帝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明章之治。汉和帝时期击败贵霜帝国,迫使匈奴西迁,复收西域,通使罗马,实现中国......
[详细]
玄汉
更始政权(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承新朝下启东汉的过渡政权。 新末天下揭竿而起,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改元更始,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 更始元年(23年)十月,迁都洛阳。更始二年(24年)二月,迁都长安后,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豪强拥兵自重。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出长安,十月被迫投降,......
[详细]
新朝
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 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死后,王莽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建元“始建国”。同时,改国号为新,将京师长安改称“常安”(后增设东都洛阳,常安称西都),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
[详细]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中央王朝,汉高祖刘邦所建,传十一代十二帝,历时210年,史称为“前汉”,亦有“西京”之称。 刘邦和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分别发展各自军事力量。秦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在山东菏泽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建立西汉,初定都洛阳,后迁长安。汉初吸收秦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国策,文景二帝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削弱诸侯王势力,社会经济迅速......
[详细]
西楚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之间出现的朝代政权,为项羽所建。公元前206年四月建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国祚四年。 秦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身为原楚国贵族的项梁、项羽趁势崛起。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项羽率军五万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大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威震天下,名闻诸侯,被拜为诸侯上将军,拥兵雄厚,达四十余万。次年,项羽在咸阳分封......
[详细]
秦朝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
[详细]
齐国
(战国七雄之一)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期,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吕尚(姜子牙)。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
[详细]
燕国
(战国七雄之一)
燕国(前1044年—前222年),本称“匽”、“郾,周朝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周朝的支族,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地即今北京地区,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北京)。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
[详细]
楚国
(战国七雄之一)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据《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 前704年,......
[详细]
赵国
(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战国后期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
[详细]
1 ...
3
4
5
6
7
8
9
10
11
/ 11 页
下一页
百科
全部
人物
事件
典制
地理
皇帝
皇后
公主
节气
你也许在关注
热门词条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