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陈氏悲剧,赵氏孤儿

2 0
中式悲剧
中国到底有没有悲剧?
首先要明确一点,悲剧是什么?
希腊修辞学家郎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说:
“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他认为艺术应具有崇高的风格,作者须有“伟大的心灵”,崇高不是别的,正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而悲剧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崇高。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是说:
“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 是悲愤不是悲凉, 是雄伟而不是哀愁, 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悲剧的美, 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 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

c8ea15ce36d3d5396b9b4b4f3687e950342ab09c.webp

有人说中国没有悲剧,但事实上中国是有悲剧的,只是我们的悲剧在定义方式与表现的精神内核上与西方有些差别。
西方的悲剧产生于酒神祭祀,人们在祭祀仪式上欢歌舞蹈讲述酒神遭受苦难的经历,庆祝酒神的再生。西方的悲剧侧重表现个体的价值和反抗的力量,我们通过悲剧主人公积极主动地面对命运,运用自己的大脑理性思考,不抛弃不妥协的行动方式而获得精神的净化;而中国的悲剧更侧重个体在自己与他者与出于个人美好品质而做出的价值选择,它更赞扬一种崇高的美好的道德品质,《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是西方典型的悲剧,《赵氏孤儿》中则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悲剧精神。
时代需求与《赵氏孤儿》
陈凯歌改编的《赵氏孤儿》符合当代观众对悲剧的审美需求。无私意味着无情,有私但温暖善良才更像是一个讨喜的悲剧主人公。

b8014a90f603738d239949aebf1bb051f919ec6f.webp

相比于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中已没有那么深的家国情怀和忠义品格,相反多了西方悲剧的精神要素。驱使人物行动的不是看起来高达上的普通人很难拥有的无私品格,人物在个人利益与他者利益之间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积极主动。在这里的人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迫使人物行动的是人性中所具有的纯真与美好。悲剧主人公走下了道德的神坛,来到了平地上,扮演起一个质朴善良的有血有肉的人。
推动情节发展的则是人物在环境与命运的逼迫下做出的两难选择。

78310a55b319ebc436572c158e26cffc1e17160a.webp

元杂剧中,赵家是忠义之家,父子俩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人仁义善良。所以当赵氏蒙难,许多人前来搭救。在电影中赵家依然是是主要受害方,父亲是相国,儿子战功赫赫,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身怀六甲不日临盆,拥不世之功,享人间极乐。但在道德上却并不是近乎完美的。
影片里的赵家狂傲无礼。身为相国赵盾敢对国君说:“你就没有什么正经的要嘱咐吗?“赵朔得知自己的妻子生了儿子,略带挑衅地走到屠岸贾面前对他说:“要是您的儿子还活着,也该这么大了吧。”所以后来赵家遭屠岸贾陷害,使人很难同情,相反有种“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感觉。

4bed2e738bd4b31c10e7ce378bd6277f9f2ff867.webp

在元杂剧中屠岸贾是个奸佞小人毋庸置疑。他怕赵家的权势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陷害赵家。在影片里保留了他谋杀国君陷害赵家手段毒辣的狠毒形象。但他却不是那种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他很隐忍也很深情。被国君调侃嫁祸嘲弄,被赵朔挑衅,这几个欠欠的人似乎习惯了拿他消遣,他还得强颜欢笑。是我我也受不了啊。他对庄姬一往情深,把赵家灭门时拒绝杀庄姬妾。对待他的义子程勃更是关心备至,手把手的教。影片为屠岸贾的行为找了理由。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立体的反派,他不是冷漠无情,他有血有肉,他的行为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902397dda144ad34a88ac20bdca20cf431ad8501.webp

元杂剧中的程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模范。作为赵家的门客人,为忠义也为报恩,他主动搭救赵氏孤儿,主动用自己的儿子换了赵家的孩子,好一出大义灭亲无私无畏!然而,让人多少有些害怕,这个人忠义得太疯狂!
影片中由葛大爷饰演的程婴不是赵家的门客,他就是个医生,行医济世,盼望自己一家平安。他帮助赵家的原因不是家国大义,而是医者仁心。阴差阳错之间迫于无奈半主动半被动选择拿自己的孩子替换了赵家的孩子。也因为这点偶然,使程婴的形象更加真实也更有人情味。
“只有他长大了,才能为我的儿子报仇。”
“我说过,等他长大了,把他带到屠岸贾面前,告他这孩子是谁,我是谁。我要让他们相亲相爱,然后赵家的孩子,一剑砍了屠岸贾,那才算把仇报了。“
到最后,他到底是要孩子为自己的妻儿报仇还是为赵家报仇,恐怕他自己也区分不清了吧。

9c16fdfaaf51f3dea335e2e898eef01f3b2979b2.webp

再说说韩厥,原著中说韩厥主动放走了赵氏孤儿,为了让程婴放心就地自刎。在电影里他却不是这样,他没什么忠义观念,杀赵氏孤儿他自己也于心不忍,但他更务实,为了生存他与程婴抢夺赵氏孤儿。他并不想救赵家的孩子,在庄姬的苦苦哀求下,他默许庄姬自杀让程婴带走孩子,被屠岸贾发现毁了他的脸。他叫得撕心裂肺,似乎并不止是因为疼痛,还因为毁容,果然脸这个东西还是很重要的。此后他成了程婴的同盟,他期待孩子去报仇,不是为赵家报仇,是报自己的一刀之仇。
以上人物的看似高大上的行为实际都存有私的因素,在这个故事里,他们更像真实的人,而不单单是书中故事里距离我们很远的人物。

cb8065380cd791237949d1f8a1345982b3b78095.webp

庄姬希望孩子平安长大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平平淡淡过一生,她是个疼惜孩子的母亲;
屠岸贾受不了国君赵家的嘲弄,以极端方式报复也算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不赞同。他对待程勃慈爱宽厚,像个慈祥的爷爷;
程婴在抚养程勃的过程中融入了早已超出了对待复仇工具的作为父亲的情感。
当一切必须结束,程婴是痛苦的,一步一步继续到今天不得不继续的复仇对孩子太过残忍,他不忍心,但却必须去做。
真相揭露,孩子内心是撕裂的:干爹杀了我亲爹,我爹不是我爹,我该认谁做爹?
一切明了,屠岸贾是惊讶的然后是恐惧最终是释怀,我居然养了仇人的儿子这么多年,可他也已经像我儿子一样了,这就是命吧。可惜结尾对人物心理的表现并不充分有些仓促。
似乎一切都更加合理,似乎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似乎每个人都在命运的推动下一步一步走进悲剧的深渊。他们痛苦,他们无可奈何。因为他们自私却尚存良知。
影片想要表现的不是在理性的道德支撑下的无所畏惧,而是平凡小人物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在人之常情人人皆有的品质中,一切似乎更加合理,观众也更容易接受产生对人物的同情,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质,产生精神上的震撼和净化。
谁的悲剧
电影讲述的究竟是谁的悲剧?

29381f30e924b899088323b462061d950b7bf6fb.webp

片名为《赵氏孤儿》,悲剧主人公应该是赵武(程勃)。在他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为他的活就搭上了那么多人的死。也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认贼作父”,快乐生活了那么多年。真相揭露,报仇和“弑父”其实没有多大区别了。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屠岸贾带他看大千世界,程婴与他小家温情。他虽是赵家的“孤儿”,却有家人的爱护,他只是名义上的孤儿,不是实际的孤儿。最后程婴为报仇而死,屠岸贾被杀,所有陪伴他给予他家的温暖的人都没有了。他就真的成了孤儿了。
但这只停留在惨剧层面。最多告诉我们要珍爱亲情。

0dd7912397dda1445cbf363ebeb7d0a20df4868c.webp

悲剧主人公应该是程婴。程婴本是个草泽医生,济世救人渴望一生平顺。他啥也没有却被莫名其妙卷进贵族争斗,出于恻隐之心他救助赵氏孤儿,阴差阳错死了妻子孩子,他曾经最珍爱的东西丢失了。顶着告密者的名声,他的名誉没有了,抚养孩子长大,他做屠岸贾的门客,小心翼翼,他的自由没有了。最后,为了报仇,他的生命没有了。
这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让人心生同情,让我们感到崇高的原因是:他选择失去的原因。
因为他的恻隐之心,因为他对孩子的爱,因为他在人性间的取舍。
因为他本来什么都怕,却为了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怕。
屠岸贾、韩厥、公孙杵臼身上同样也有值得我们感动的地方,人是不断变化的,但人性中的美好品质却是永恒的,相比于元杂剧,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更加接地气,它摈弃虚荣,回归真实,是一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悲剧。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赵氏孤儿

  春秋时期,晋灵公不喜权臣屠岸贾(王学圻 饰)当道,且厌丞相赵盾(鲍国安 饰)专横。赵盾之子赵朔(赵文卓 饰)双喜临门,......[观赏]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