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之时,正是菊花盛开之际,一年一度的中山公园菊展又开始了,游人如织,人们纷纷驻足欣赏那一朵朵的金黄。
菊花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自陶渊明之后,菊花又被赋予“隐逸者”的含义。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们喜爱菊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菊花,笔者精心选取了10首最美的菊花诗词,分享给大家,请问您喜欢哪一首呢?
copyright jirehuo.com

一、《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opyright jirehuo.com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opyright jirehuo.com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我居住在人世间,这里没有车马的喧嚣声。问我为何能如此呢?只要心存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悠然地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在不经意间映入了眼帘。山中的气息是傍晚时最佳,飞鸟结着伴儿把家还。这里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我想要分辨却已忘记该怎样表达。 本文来自jirehuo.com
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他“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就借酒浇愁,以酒抒怀,写出组诗《饮酒二十首》,其五是这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之作。在这首诗中,陶渊明以质朴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营造出闲适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他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千古名句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苏轼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评论道:“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copyright jirehuo.com

二、《菊花》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唐:元稹 copyright jirehuo.com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房舍,看起来仿佛是陶渊明的家。环绕着篱笆,欣然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在百花之中,我并不是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花可以欣赏了。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元稹,字微之,中唐著名诗人,他与好友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人称“元白”。在这首咏菊佳作里,元稹构思新颖,通过“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一自然现象的对比,赞美了菊花凌霜历寒的坚韧顽强品格,表达了他对菊花深深的喜爱之情。 copyright jirehuo.com
三、《过故人庄》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唐:孟浩然 copyright jirehuo.com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本文来自jirehuo.com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环绕着村庄,青翠的山峦在城外横斜。推开窗户正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起举杯共饮,谈论着丰收的农事。等到重阳节到来的那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作为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长期隐居襄阳乡下,他的诗更偏向于展现田园生活,这首诗便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在这首诗里,孟浩然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他应故友之邀到田家做客的整个过程,通篇洋溢着孟浩然轻松愉悦的心情,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美好,抒发了他与故人相知相亲的诚挚友情。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四、《长相思·一重山》 copyright jirehuo.com
南唐:李煜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一位闺中少妇站在窗前,无聊地望着外面的景物,一重又一重的山峦是那么遥远,天是那么高,水面上烟雾弥漫又冷又寒,而她的思念却像枫叶一样火红又热烈。菊花开了,菊花又凋落了,塞北的大雁在高空中振翅南飞了,而她望眼欲穿的人啊却还没有回来,窗帘外的秋风明月就任他兀自悠闲吧。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婉约词,描写了一位思妇的秋怨,李煜巧妙构思,不写一个“怨”字,而是寓情于景,让我们通过他所描写的萧瑟秋景,感受到思妇对心上人的款款深情。
五、《寒菊》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copyright jirehuo.com
菊花不与百花争艳,她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凌寒怒放,她高洁脱俗的情操意趣无穷无尽。菊花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去,也绝不会被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
copyright jirehuo.com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画家。他原名郑之因,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趙)的组成部分,意思是思念赵宋。郑思肖擅长画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人们不解其意,就问他为何不画土?郑思肖凛然回答:“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
在这首咏菊诗中,郑思肖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托菊言志,抒发了他不愿忘却故国、坚守民族气节、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copyright jirehuo.com

六、《九日齐山登高》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唐:杜牧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copyright jirehuo.com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copyright jirehuo.com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出任池州刺史,重阳节这天,好友张祜前来拜访。两人一起携带着美酒登上齐山,登高踏秋赏景。因为二人都是怀才不遇,故而同命相怜,杜牧感慨万千: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的事,这盛开的菊花一定要插满头才能回去。重阳佳节就应该纵情痛饮,不必心怀忧虑,登高为夕阳西下而感伤遗恨。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何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流泪呢?
copyright jirehuo.com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登山踏秋的感慨,表达了杜牧对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之情,以及尽情放纵、及时行乐的旷达之意,在消极之中却有些许不甘,在旷达之中含有一丝苦涩。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七、《赠刘景文》
本文来自jirehuo.com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全都凋谢,就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菊花也开败了,但它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请你记住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致,就是在那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调任杭州知州,由此结识了五十八岁的刘景文。刘景文本名刘季孙,景文是他的表字。苏轼非常欣赏刘景文,称其为“慷慨奇士”,两人经常诗词唱和。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第二年的深秋,苏轼同情刘景文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为了鼓励刘景文保持老当益壮的心态,就应景写下这首诗赠给好友。
本文来自jirehuo.com

八、《不第后赋菊》
copyright jirehuo.com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在九月的重阳时节,百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凌寒怒放。菊花的阵阵幽香弥漫着整个长安城,遍地都是如黄金铠甲般的菊花。 挤热火,www.jirehuo.com
黄巢是唐末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出身于山东菏泽的盐商家庭,家境十分富足。黄巢很有文采,年轻时,他怀着改变门楣的梦想,多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是名落孙山。在又一次落第之后,黄巢对这个腐败黑暗的社会彻底失去了希望,他愤然写下这首《不第后赋菊》,借菊言志,表达了他将来要改变天下的雄心壮志。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九、《咏菊》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唐:白居易 本文来自jirehuo.com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一夜之间,新降的寒霜轻轻地覆盖在屋瓦上,寒霜使得芭蕉开始折断、枯萎的荷叶倒倾。能够忍霜耐寒,傲然挺立的只有那东篱下的菊花,金色的花蕊初次盛开,为清晨增添了一份迷人的清香。
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深秋时节,他写下这首《咏菊》诗,采用以傲霜盛放的菊花与衰败枯倒的芭蕉荷叶来对比反衬的方式,赞美菊花在寒霜中不屈绽放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畏权贵、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十、《采桑子· 重阳》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挤热火,www.jirehuo.com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难以老去,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是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格外的清香。一年又一年秋风强劲地吹送,秋色虽然不像春光那样明媚,却比春光更胜一筹,广阔高远的江面上和天空中泛着白霜。
1929年10月11日,重阳节,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县养病,虽然此时他身处逆境,精神却依然乐观向上。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菊花盛开时,他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重阳节抒怀的佳作。
全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豪迈雄壮的语言,宽广恢宏的气度,以重阳佳节、战地秋光为背景,表达了对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一代伟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来自jire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