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杜化装成道士的模样,偷偷潜进了秦王府。众人都觉得,这将是最后的机会,否则只能任人宰割。大家决定,就靠秦王府上的八百人,拼个你死我活。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黎明时分,一场血腥的争斗已经蓄势待发。世民带领众亲信藏身在玄武门外的树林里,等待行动的时机。而此时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才刚刚从梦乡中醒来...[详细]
建成也布置好了兵力,他不知守玄武门的常何已经归顺世民。建成和元吉一进入玄武门,常何就立即将大门关上。等他们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们已成笼中之鸟。世民与尉迟敬德出现在他们面前。世民终于如愿地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世民身边的亲信无忌、房、杜、尉迟、秦叔宝、程知节、高士廉等也得到封赏,身居要职,...[详细]
世民非常赏识魏征,他封魏征为制使,安抚河北。魏征带着李桐客,以制使的身份出发前往河北。贝州刺史赵德言此时正在心神不宁。因为他手上的两个要犯李志安和李思行都是当年建成和元吉的亲信,玄武门之变时还杀过世民的手下。虽然世民已下达特赦令,但赵德言认为这是世民迷惑世人的烟雾弹。他决定还是将此二人押解回长安...[详细]
魏征一到贝州就受到了赵德言等人热情而隆重的接待,但是没多久双方就为在如何处理建成和元吉旧部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赵德言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急忙密令手下连夜将李志安和李思行二人移到他处关押。赵德言转移犯人的风声传到了魏征耳朵里。赵德言见事情败露,只得将李志安的事报告给魏征。魏征毫不犹豫,下令当场放...[详细]
李渊向世民表达了自己让位的想法。世民则向李渊暗示可以保其安渡晚年。赵德言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将人放走,暗中叫人将李思行尽快送往长安,被魏征暗中派人将囚车截下。赵德言和魏征发生冲突,魏征坚持就地释放李思行,否则天下和解的政策会受到怀疑。赵德言情急之下命官兵将魏征等人软禁在客舍。赵德言自以为参透了世民的...[详细]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11]世民即位大赦天下的诏令传到贝州。赵德言仍自作聪明地认为这一切不过是表面文章,陛下真正的心思还是要消灭前东宫的旧党,他写了一份贺表告魏征和李思行合谋造反。魏征等人派人突围回长安。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世民下诏立...[详细]
突厥乘机进犯唐朝,抵达渭水边,直逼长安。朝内大臣各执己见。尉迟敬德和李靖认为不如一举击溃,一劳永逸。而房玄龄则认为,唐现在国力不足,如果不能一举彻底消灭,则没有能力再打第二仗,更加危险。世民深谋远虑,决定这一次忍辱纳贡,等将来国力增强再打不迟。世民带着六名亲随来到渭水边,与突厥的军队隔河相望。世...[详细]
世民采纳了高士廉的建议,给死去的建成和元吉拟定名号,重新安葬,并要求所有建成和元吉的旧部必须参加送葬。战乱平息,但是百姓并没有完全从伤痛中复苏,旧日战场上,战亡的人们曝尸荒野,无法安息。世民下诏全国收拾掩埋骸骨。在安葬死者的法事上,世民结识了僧人玄奘。入夜,世民身边的宫女接连犯错,让世民十分气恼...[详细]
太上皇听说要削减自己的宫女显得格外不快。面对压力,世民有些无所适从。此时,魏征站出来,表示了他对改革的支持。世民与弓匠讨论何为好弓。弓匠对好弓必须正、直的解释,使世民悟出了什么。世民觉得“武德”不能代表朝廷的志向,魏征从《易传》中取经典,认为“贞观”二字所表达的“中正”的意思,最能代表世民治天下...[详细]
世民打算让无忌做右仆射,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强烈反对。长孙皇后虽说不问朝政,但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却异常坚决。世民修订律法的决定引起了朝中新的争论。老臣们认为武德律恰当得体,没有修正的必要。而房、魏等人则坚持宽简律法,重在教化,而不是惩罚,说出了世民的心声。着手修订律法后,世民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