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雪,又称“大雪节气”(外文名:Greater Snow),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时节,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变低、降水量增多、白昼缩短。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中国不少地区会出现降温、大风天气过程,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寒气逼人。北方来说,由于较早受到冷空气影响,一般会先出现降雪,包括降水转成的雨夹雪。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水汽足、湿度大的江南,有时降雪范围和降雪量可能比北方更大。冬季大雪之后,积雪堆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再降低,给与了农作物较好的越冬环境。俗语道:瑞雪兆丰年。
大雪节气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包含大雪在内的“七十二候”概念,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大雪节气已经成为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大雪时节古人有“踏雪寻梅”“寒江钓雪”“烹茶煮雪”“大雪藏冰”等习俗。“烹茶煮雪”文人雅士收集枝头新雪化水煮茶,围炉漫谈,宴饮作诗。“大雪藏冰”采凿冰块藏纳于冰窖,以备夏日使用。在北方地区,人们有观冰、戏雪、赏封河,乐享多彩冰雪活动。许多地区都有大雪前后腌肉的习俗。鲁北民间还有大雪喝红薯粥的习俗。
  • 中文名大雪
  • 外文名Greater Snow
  • 代表寓意气温,降水(雨或雪)
  • 公历时间公历12月6日-12月8日交节
  •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 气候特点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 物候现象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 农事活动培育壮苗、保暖工作
  • 传统习俗观赏封河、腌制“咸货”、吃红枣糕
  • 起居养生防寒保暖
大雪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