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黄初四年(223年)正月,曹丕发布诏令,禁止私相仇杀,说:“自从祸乱以来,战争没有停息,天下之人,自相残杀。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有胆敢私下复仇的,灭其九族。”
曹仁率领中路大军步、骑兵数万人,以蒋济参军事,进军濡须,先放出风声说,要向东进攻濡须坞以东三十里的羡溪(今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南)。
吴军濡须守将朱桓分派部队,增援羡溪。
等到濡须派出的援军出发后,曹仁马上率大军直扑濡须。
朱桓得知消息,急忙派人去追回增援羡溪的部队。
这支部队尚未返回,曹仁突然杀到。
当时,朱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部下将领都惶惶不安,充满畏惧。
朱桓向他们分析说:“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将领如何,而不在人数多寡。诸位认为曹仁指挥作战的能力,会比我朱桓高明吗?兵法云:‘远来进攻的军队要超过当地防守军队的一倍’,这是就平原旷野而言,不是说坚守城池的情况,而且是针对双方战斗力相同的情形下说的。如今,曹仁智勇不足,再加上所率兵将胆怯畏惧,又是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和诸位高据坚城,南临长江,北靠山岭,以逸待劳,就地作好准备以制伏远来的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来,我们尚且无忧,更不用说区区曹仁了。”
随后,朱桓偃旗息鼓,示虚于敌,引诱曹仁。
当时,朱桓的亲兵部队及其妻子、儿女都在中洲(江中的小岛)。
曹仁派儿子曹泰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一作常彫)、王双等人乘着牛皮油船,袭击濡须附近的中洲。
蒋济劝阻说:“敌人据守长江西岸,船只停泊在上游,而我军却进攻中洲,这如同步入地狱,自取灭亡。”
曹仁不听,亲率一万人留守橐皋(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作为曹泰的后援部队。
朱桓分派将领进攻常雕,自己则亲自迎击曹泰。
曹泰烧毁营盘退走。
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临阵被杀死淹死的魏军有一千余人。
朱桓将王双押送武昌,孙权嘉奖朱桓的功绩,封朱桓为嘉兴侯,升任奋武将军,兼任彭城相。
这年正月,西路的曹真也开始发动进攻。
孙权派将军孙盛,督率一万人马,在江中百里洲(今湖北宜昌市枝江市长江中小岛)上设防,建立围堡,作为朱然的外援。
曹真派张郃率兵渡江,攻打孙盛,孙盛抵抗不住,兵败退却。
张郃占据了洲上的防守工事,曹真大军兵围江陵,断绝了朱然与外部的联系。
二月,魏将夏侯尚分派前锋部队三万人架浮桥,渡江到百里洲上。
孙权派诸葛瑾、潘璋、杨粲等人率军前去解围,但不知向何处出击,而魏军天天渡江不断。
诸葛瑾将水军分散在附近江面上,与夏侯尚隔江对峙。
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运着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河,攻打诸葛瑾,烧毁了他们的船只,水陆两路夹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
潘璋说:“魏军兵势正盛,江水又浅,不可与之交战。”便率领自己的部下,前往魏军上游五十里地,砍伐几百万束芦苇,扎成大筏,打算顺流放火,烧毁浮桥。
江陵城被魏军围得水泄不通,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五千人。
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临城立起无顶高台楼橹,向城中放箭,箭如雨下,守城将士都大惊失色。
朱然却泰然自若,没有丝豪恐惧,不断激励将士,并寻找敌军薄弱之处,率军出击,攻破魏军两座营垒。
魏军包围江陵长达六个月,一直无法攻下。
江陵县令姚泰率兵防守北门,见魏军势大,守城军队兵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就密谋叛变,想作魏军的内应,被朱然发觉后处死。
这种形势下,魏国朝廷和军队的人都十分乐观,认为一定能够攻克江陵。
董昭却上书曹丕,说:“武皇帝智勇过人,用兵却很谨慎,从不敢像今天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这是最平常的道理。就算是平原地带,没有险阻,退兵都还很困难,即使要深入进军,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与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象,意气行事。如今在中洲驻扎军队,是最深入的进军,在江上架设浮桥往来,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狭隘的道路。这三者,都是军事行动的大忌,而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集中力量攻击浮桥,我军稍有疏漏,中洲的精税部队将不再属于魏,而是为吴所有。我对这件事非常忧虑,寝食不安,而谋划此事的人却很坦然,毫不担忧,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长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涨,我军将如何防御?如果无法击败敌人,就应该保全自己,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不感到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
曹丕选定在秋天出兵伐吴,就是考虑到当时进入枯水季节,长江水少,江面狭窄,不利东吴水军作战,没想到此仗一打就是大半年,逐渐进入雨季,江水上涨,有利的天平开始倾向吴国水军,于是听从了董昭的建议。
曹丕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
果然如董昭所料,吴军立即两面并进,魏军大队人马只从一条通道退却,挤在一起,一时之间很难退出,最后勉强撤回北岸。
十天过后,江水暴涨。
吴将潘璋准备用来烧毁魏军浮桥的芦苇筏子也刚好建成,恰巧夏侯尚退兵,没有派上用场。
曹丕对董昭说;“你的预料,竟如此准确。”
此时,魏国军队中出现瘟疫,曹丕于是命令各军全线撤退。
曹丕下诏,增加夏侯尚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一千九百户,又假之以斧钺,进升为荆州牧。
荆州一带历年战乱不断,荒凉残败,又与少数民族接壤,东面隔汉水与东吴相望,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
夏侯尚攻占上庸,以此为通道,向西推进七百余里。
山民及少数民族都来投奔他,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投降并归附的有数千户之多。
三月初八,曹丕从宛城回到洛阳宫。
三月十九日,大司马、陈忠侯曹仁去世。
|
|
曹仁, 朱桓, 王双, 蒋济, 曹真, 夏侯尚, 诸葛瑾, 潘璋, 朱然, 董昭, 孙吴, 曹魏, 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