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丕要重新颁布历法,侍中辛毗说:“魏朝遵循虞舜和夏禹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顺应天命,合乎民心。只有商汤、周武王,依靠武力征伐统一全国,才会更改历法。孔子说:‘实行夏的历法’,《左传》说:‘夏朝的历法,最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我们为什么要和它相反呢?”
曹丕把辛毗夸奖了一番,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大臣们都称颂魏朝的功德,贬损汉朝。
散骑常侍卫臻却阐述禅让的大义,称赞汉朝的功绩。
曹丕看了卫臻几次,很是赞同,说:“普天下的珍宝,我要和山阳公共同享用。”
曹丕又要追封母亲卞太后的父母。
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以圣明的德行,顺应天命,创立大业,革除旧制,应该永远成为后代遵从的典范。根据典籍记载,汉有分封妇人土地和爵位的制度。记载礼仪的典籍中,只有妇人附从丈夫的爵位。秦朝违背古代制度,汉朝又继承秦朝的体制,都不符合古代君王的法令和经典。”
曹丕说:“你的看法很对,那就不要封太后的父母了。”并记下了这一建议,确定为制度,保存在收藏档案的台阁中。
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第二年,免去他督军职务,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又征召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
在此之前,曹丕曾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夏侯尚,说:“你是我非常信任的重要将领,特别委以重任,随你作威作福,有杀人和赦免人的特权。”
蒋济回朝廷之前,夏侯尚把诏书拿给蒋济看了。
蒋济抵达京城后,曹丕问他有什么见闻。
蒋济不客气地回答说:“没有什么可称道之处,只听到了亡国之音。”
曹丕听了,十分生气,脸色都变了,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蒋济如实回答说:“‘作威作福’,《尚书》中清楚地将它写作戒律。天子无戏言,古人对这一点非常慎重,还请陛下明察。”
曹丕这才想起给夏侯尚下的诏书,立即下令追回。
曹丕打算迁徙冀州籍士兵的家属十万户,充实河南郡。
当时,天下大旱,又闹蝗灾,百姓饥馑,朝廷各部门都认为不可以,但曹丕的态度却很坚决。
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请求晋见,曹丕知道他们要劝谏,就板起面孔,等着他们来。
大家见他脸色不好,都不敢说话。
辛毗却不管这些,径直说:“陛下要迁徙士兵家属,理由是什么?”
曹丕说:“你认为我的做法不对吗?”
辛毗回答说:“确实不对。”
曹丕不高兴地说:“我懒得和你讨论。”
辛毗说:“陛下认为我还有那么一点才能,所以将我安排在身边,作为咨询的官员。陛下怎么能不和我讨论呢?我的话并非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而是为国家着想,有什么理由对我发脾气呢?”
曹丕不搭理他,起身要进内室。
辛毗从后面赶上,拉住了曹丕的衣襟。
曹丕猛地拽过衣襟,头也不回地走了。
过了很久,曹丕又出来,对辛毗说:“辛佐治,你为什么把我挟持得那么急迫呢?”
辛毗说:“迁徙民众,既失人心,又缺少粮食,所以我不得不力争。”
曹丕拗他不过,就只迁徙了五万户。
曹丕一向喜欢打猎,时常出宫,有时夜里才返回宫中。
司空王朗上疏说:“帝王的居所,外面用森严的警卫围饰,里面设置多重宫门,将要出行的时候要布置人马然后才出宫门,有战事警报才走下殿阶,把弓拉开然后才登上舆车,清理道路然后才在车前导引,列队遮挡后才迅速前进,清扫检查宫室后才停车休息,都是为了彰显帝王的至尊,专注于警戒谨慎,传播律法教化。最近陛下出宫抓捕老虎,太阳升起就出发,等到天色昏暗才返回,违背了警戒清道的通常制度,不是君主最谨慎的做法。”
曹丕回复说:“看了你的奏表,即使是魏绛说到虞箴以讽谏晋悼公,司马相如陈说猛兽以劝诫汉武帝,还不足以比喻。现在东吴、西蜀两个贼国还没有消灭,将要率军远征,所以有时到原野上熟悉战事准备。至于针对夜里才回来的教诲,我已经下诏让相关部门执行。”
有一次,曹丕外出打野鸡取乐,还兴致勃勃地对官员们说:“射野鸡,实在是令人高兴啊。”
辛毗却说:“这对陛下来说,的确是件高兴事。但对我们这些臣子,可是件苦差事。”
曹丕听了,默然无语,以后就很少出去打猎了。
同样是劝谏曹丕不要去打猎,长水校尉戴陵就没那么好运了。
他劝谏曹丕不应该经常外出狩猎,惹得曹丕大怒,将他判了无期徒刑。
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
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山麓)东临海湾,湾内泥沙淤积,至汉代形成沙洲浅滩,洲内低洼处集水形成湖泊,为今西湖之前身。
郡议曹华信在钱唐县东,用泥石堆筑防海大塘,阻挡咸潮。
为建设大塘,华信发布命令,招募民工运输土石,一斛土石給钱一千,旬月之间,应者云集。
不久,华信又说,不准备修塘了,但此时已有无数的土石运来,听说不修了,大家都把土石就地丢弃,一哄而散了。
华信一分没花,大塘就此修成,故名钱唐。
钱唐湖自此与海水隔绝,成为内湖。
到了隋朝,钱唐县城东移,原来位于城东的钱唐湖变成了位于县城的西部,西湖之名开始出现。
到了唐代,为了避国号讳,加土于唐,改称钱塘。
北宋苏轼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最终使西湖名声大振。
南宋建都杭州,偏安一方的达官显要不思收复失地,每每沉迷于西湖美景,把这里作为销金窟,夜夜笙歌,西湖从此名声远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