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历史] 史说三国:一五九 孟达降曹

六月七日,魏王曹丕在东郊操练士兵,二十六日,开始南征。
七月六日,曹丕下令说:“黄帝轩辕曾在明台议政,尧帝放勋在道路上修建听取民意的处所,这些都是为了广泛收集民众意见。朝臣们一定要尽到劝谏的职责,出征将帅要申明军法,朝中大臣要深明治国之道,州牧郡守述说政事,凡是有官职的人都应考核六艺。我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七月,孙权派出使者,到东汉朝廷奉献贡物。
武都氐族酋长杨仆率领部落,依附东汉朝廷,东汉朝廷让他们居住在了汉阳郡。

1.webp.jpg

关羽进攻襄樊地区时,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但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刚刚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支援关羽。
后来关羽战败,荆州被东吴夺走,刘备因此怪罪刘封、孟达二人。
不久,孟达与刘封之间又出现不和。
刘封倚仗权势,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
孟达被刘封如此欺辱,十分忿恨,加之害怕刘备治罪,整日提心吊胆,干脆给刘备修书一封,率领部曲四千余户,投降了曹丕。

2.webp.jpg

孟达仪表堂堂,气质不凡,深受曹丕器重和钟爱。
曹丕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又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由孟达兼任太守,负责西南面的军政事务。
行军长史刘晔对曹丕说:“孟达有侥幸取利之心,而且依恃才智,喜欢权术,肯定不会对你感恩报答。新城郡与孙权、刘备的地盘相接,一旦发生变故,恐怕会对国家产生危害。”
曹丕不听,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袭取东三郡。
孟达给刘封写信,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蜀上庸太守申耽和弟弟申仪背叛刘封,投降了曹军。
刘封被击败,逃回成都。
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又不救援关羽。
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傲慢固执,性情凶悍,一旦刘备去世后,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
刘备同意了,赐刘封自尽。
刘封临死前,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孟达)的话。”
刘封自杀后,刘备非常伤心,痛哭不已。

3.webp.jpg

七月二十日,曹丕抵达谯县。
他在谯县城东大摆宴席,犒劳军队将士,招待谯县父老,歌舞百戏,官员和百姓都前来为他祝寿,直到日落才散去。
东晋史学家孙盛对曹丕的这个举动非常不齿,评论说:“过去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丧三年,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都应如此。汉文帝更改了古代的制度,废除了为人之道的纲纪,导致道德大不如前,风气也比古代败坏得多了。曹丕又仿效汉代的制度,接受汉代的礼仪,在人生最应哀痛的时候,却摆宴席,演歌舞,身处创业之始,便毁坏了君王的基础。在接受汉朝皇帝禅让的时候,又公开纳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为妃。由此可知,曹丕很难长寿,曹氏政权一定是个短命王朝。”

4.webp.jpg

曹丕任命丞相祭酒贾逵为豫州刺史。
当时,国家刚刚安定,刺史大都不能真正统辖所属各郡的事务。
贾逵说:“州刺史,原本是以六条诏书监察二千石及其以下官吏,所以在考察报告中,都使用威严雄武、有督察官吏之才等辞句,而不说他们安详、平和、宽厚、仁爱,有谦谦君子之德。如今郡的长官不重视法令,致使盗贼公开抢劫、行窃,刺史即使知道也不加追究。这样下去,国家还能走上正轨吗?”
他对放纵坏人、不按法令办事的二千石及以下官吏,都一律上奏朝廷,予以罢免,还对外整顿武备,对内认真处理民事,开垦水田,疏通转运粮米的水道,受到官员和百姓的称赞。
曹丕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啊。”
于是向全国发出公告,号召以豫州为全国各州的榜样,并封贾逵为关内侯。

5.webp.jpg

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向曹丕上书说:“魏应该取代汉,经过占验河图和纬书,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大臣们也都纷纷上表,劝曹丕遵从上天的意志,顺应官员和百姓的愿望,取代汉朝,登基称帝。
曹丕没有同意。
十月一日,曹丕下令说:“众将征战讨伐,士卒死亡还有没有收殓的,我倍感哀痛。特此通告各郡国供给小棺材收殓,送到亡者家中,官府为他们祭祀。”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